? 余杭區仁和鎮于2001年8月由原東塘鎮、獐山鎮、云會鄉合并而成。全鎮區域面積75平方公里,轄18個行政村、1個社區,2009年常住人口61000人,外來人口約15000人。 2011年8月22日仁和撤鎮建街,成為仁和街道。

? 仁和,始于五代吳越,北宋時改名仁和縣。
? 南宋時,仁和縣與錢塘縣同為首都臨安府(杭州)首縣,同城而治,屬于當時的中國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區域,自古繁華。
? 時光流轉、歲月變遷,經歷兩千多個春秋,仁和從一個曾經“地域東西六十一里、南北八十四里”的大縣搖身一變,成為杭州北郊的美麗小鎮,但風采依舊。除了與生俱來的柔美娟秀,如今的仁和又融入了高端裝備、先進制造業為核心的發展新格局,剛柔并濟、動靜皆宜。
??交通信息
? 余杭仁和鎮位于杭州市北翼,余杭區的腹地,距杭州主城區17公里,距臨平副城區20公里,水路與運河主河道,東苕溪緊連,仁和港口也位于境內,杭寧高速、余杭東西大道橫穿全境,勾仁大道直接連接杭州上塘高架,與杭州市區交通十分便利。杭寧高鐵縱貫南北,蕭山機場、滬杭甬高速近在咫尺,水陸空交通均十分便利。

? ?行政區劃
? 2011年余杭區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后,撤銷原運河鎮、喬司鎮、崇賢鎮、余杭鎮、閑林鎮、倉前鎮、良渚鎮、仁和鎮、中泰鄉等9個鎮鄉建制,其行政區域由 ? 余杭區人民政府直轄,在此行政區域分別設立運河、喬司、崇賢、余杭、閑林、倉前、良渚、仁和、中泰等9個街道辦事處,街道辦事處管理范圍和駐地均不變。行政區劃調整后,余杭區轄6個鎮、14個街道。
? 仁和街道辦事處位于仁河大道1號,郵編311107。轄2個社區、18個行政村分別為:獐山社區、合庭社區、新橋、平宅、普寧、葛墩、東塘、三白潭、永勝、東風、奉口、洛陽、漁公橋、永泰、花園、雙陳、柵莊橋、九龍、東山、云會。
人文薈萃
仁和自古繁華地
翻開地圖,會發現余杭仁和位于省城杭州北翼,距離杭州市區17公里,是一座恬靜、美麗的江南小鎮。
仁和地理位置優越,水陸交通十分便利。東塘街、永泰八字橋、上牽埠自古就是水陸碼頭,熱鬧繁華。道路交通方面,仁和也形成了立體的交通網絡。滬杭甬高速、疏港公路、仁河大道、東西大道,通暢發達,像一對對觸角,勾勒連接著城市與鄉愁間跳動的脈搏。
物華天寶、人杰地靈。仁和又是江南水鄉的代表,文化底蘊深厚,旅游資源豐富,農民書畫蔚然成風。仁和素有絲綢之府、花果之地、魚米之鄉的美譽,境內河網密布,池塘星羅,古橋眾多。余杭區最大的淡水湖泊——三白潭被納入浙江省第二批重要濕地名錄,風光旖旎、景色秀美。普寧牡丹園,民族英雄于謙親植的那株600歲高齡的牡丹花,國色天香,每逢盛放必吸引遠近游人紛至沓來。高頭竹馬、大網捕魚、打茶會、養蠶桑,這些水鄉特有的民俗風情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流傳至今。
仁和也是個名人輩出的風水寶地,仲墅平氏、三峰夏氏、獐山姚氏、永泰勞氏等著名的家族在此繁衍,涌現了平顯、夏時正、姚夢蘭、汪馥泉等等諸多的歷史名人,見證著其深厚的文化底蘊。
全域美麗
繪就風景仁和
仁和的全域基礎環境整治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環境,帶動了百姓增收,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,實實在在助推了鄉村振興。
以環境治理為契機,讓美麗鄉村轉換為美麗經濟,在仁和,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。三白潭的“清水漁村”,結合恒澤、建光黑魚、深潭漁業等水產養殖加工戶,開展清潔養殖,帶動農民增收。普寧村,全新打造33畝牡丹公園,成了各方游客的“網紅打卡地”,杭城罕見。
強化路網
與主城無縫接軌
要想富,先修路?!暗缆方煌?,決定一個城市的未來。道路規劃建設既要體現大格局,又要有些小細膩?!苯鸷C髂贸鲆粡圓4紙,用筆在上面畫了一個“田”字?!敖值酪蛟斓氖侨缭娙绠嫷娘L景仁和、宜居宜業宜游的高品質智造新區,而我們的道路基礎干網,就類似于這個‘田’字型?!?/p>
仁和,由原先東塘、獐山、云會三個小鎮撤并而成?!败囎犹?,東塘到?!?這是在曾經的中巴車時代,老百姓最常用來描述仁和道路情況的順口溜。如今路通了、道也變寬了,但與杭州國際化大都市的標準還有距離。
集中開展道路交通整治,全面提升城市的競爭力。今年,仁和將著手開展仁河大道、老良塘公路兩條主干線的提升改造,投資總額約5億元,計劃今年底完工。

東西快速路仁和段采用全程高架路,東接臨平新城,西連良渚新城、未來科技城等地,往南則與仁河大道相接,直通杭州主城。
如果說幾條“動脈”干網的打造提升是仁和主動融入主城的遠見卓識,那么對于村級道路這些“毛細血管”的修復擴建,則更體現了仁和服務為民的堅定決心。
除了自加壓力尋“出路”,外面也是喜訊頻傳。根據杭州地鐵三期規劃公示,預計2022年通車的地鐵10號線,將在仁和設置起點站。并且這個起點站,還將與規劃中的杭德輕軌實現同站換乘。
此外,規劃中的杭州“中環”,也將過境仁和。這條設計時速80-100公里/小時的快速路,全長約178公里。建成后,將極大拉近仁和與杭州火車東站、蕭山機場、杭州西站等交通樞紐的距離,助力區域經濟騰飛。
產業振興
打造智造新區
翻開仁和鄉村振興的規劃藍圖,從三白潭到漁公橋村,從云會到花園村,一個個美麗鄉村示范點,一條條美麗鄉村精品路線已然勾勒。
仁和不僅想成為杭州城北大花園,還要提升產業經濟,實現產、城、人、文全面融合發展,目標便是打造智造新區、風景仁和。
仁和先進制造業基地,是余杭區重要的工業發展高地,也是余杭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發展、加速經濟轉型升級的主平臺之一。它承擔著仁和的經濟興盛,更是仁和智造新區的重要內核。

著力打造“智造新區”,服務保障仁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發展,仁和有大決心,更使出了“洪荒之力”。
2017年開始,仁和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,獐山老集鎮、仁和老集鎮舊貌換新顏。作為仁和基地的配套項目,新建成的獐山集鎮濱河公園成為百姓茶余飯后的散步好去處。
按照“規模企業做大做強、中小企業改造提升、小微企業整合入園、家庭作坊關停淘汰”的途徑,仁和大刀闊斧地整治低端產業、淘汰落后產能,督促傳統產業轉型升級,積極引進高端項目提升區域活力,通過強化科技創新、轉型發展,壯大區域綜合經濟實力。

仁和先進制造業基地規劃圖
栽下梧桐樹,引得鳳凰來。去年8月,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物流進駐仁和,計劃投資8.1億元,建設中國智能骨干網(杭州)項目,在仁和打造亞洲領先、高科技智能化的最高標準物流倉儲。同年,仁和基地還與未來科技城達成戰略合作,成為后者轄區內孵化項目的轉化基地。時隔半年,阿里巴巴數據中心也已入住仁和。此外,金融巨頭摩根士丹利將總投資5億元,在仁和打造“國際級高端科技產業綜合體”摩根士丹利·樂坤杭州仁和國際產業園。
截至目前,仁和街道已有上市企業1家,新三板企業3家,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48家。
網友評論文章精選